韩军溃败的捷报传回咸阳,纪博长的名字随着飞骑的马蹄声,渐渐在秦国朝堂上传开。然而,荣耀的光环尚未褪去,北方边境又传来急报 —— 匈奴骑兵越过阴山,烧杀抢掠,如入无人之境,所到之处,百姓流离失所,城池岌岌可危。
李将军接到命令后,神色凝重地召集众将。他看着地图上匈奴骑兵的进犯路线,沉声道:“匈奴骑兵来去如风,战力剽悍,以往我军与之交战,多是被动防守,此次,我们必须主动出击,挫其锋芒!” 说到这里,他的目光落在纪博长身上,“纪博长,你可有良策?”
纪博长盯着地图,脑海中飞速思索着。他深知,匈奴骑兵机动性强,擅长骑射,正面交锋秦军很难占到便宜。突然,他想起在现代学习过的古代漠北之战的案例,心中顿时有了主意。
“将军,匈奴骑兵虽强,但他们后勤补给困难,多依赖以战养战。我们可在其必经之路上设下诱饵,佯装败退,将他们引入预先设好的埋伏圈。” 纪博长指着地图上一处山谷说道,“此处地形狭窄,两侧山壁陡峭,正是设伏的绝佳之地。我们可提前在山谷两侧布置强弩手,待匈奴骑兵进入,万箭齐发,定能给他们重创。”
“此计虽妙,但匈奴人狡猾多疑,怎会轻易中计?” 一位将领提出质疑。
纪博长微微一笑:“我们可以利用匈奴人贪财的本性。让百姓将财物集中放置在山谷附近的村庄,再派小股部队佯装护送,匈奴骑兵见有利可图,必然会倾巢而出。同时,我们在山谷出口处设下伏兵,截断他们的退路,形成瓮中捉鳖之势。”
李将军沉思片刻,重重地点了点头:“好!就依此计!纪博长,你率领三千精锐,负责在山谷设伏;其余人等,随我在后方接应。”
大军迅速开拔,纪博长带着士兵们日夜兼程,赶到了预定的山谷。他亲自指挥士兵们布置强弩,挖掘陷阱,还在山谷两侧的山壁上堆放了大量的滚木礌石。一切准备就绪后,他又挑选了一百名骑兵,乔装成百姓的护卫,前往山谷附近的村庄。
正如纪博长所料,匈奴骑兵很快就发现了这支 “护送财物” 的队伍。匈奴首领望着村庄里堆积如山的财物,眼中闪过贪婪的光芒,大手一挥,率领着数千骑兵如潮水般涌来。
负责诱敌的骑兵且战且退,将匈奴骑兵引入了山谷。当匈奴骑兵全部进入山谷后,纪博长一声令下,顿时,强弩齐射,箭矢如雨点般落下;滚木礌石从山壁上呼啸而下,砸得匈奴骑兵人仰马翻。匈奴首领这才意识到中了埋伏,连忙指挥骑兵后撤,却发现山谷出口己被秦军死死堵住。
匈奴骑兵陷入了混乱,在狭窄的山谷中,他们的骑射优势无法发挥,只能被动挨打。纪博长抓住时机,率领士兵们从两侧山壁冲下,与匈奴骑兵展开近身肉搏。喊杀声、惨叫声响彻山谷,鲜血染红了大地。
就在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时,意外发生了。匈奴的一支援军突然赶到,从背后向秦军发起攻击。纪博长腹背受敌,形势变得岌岌可危。
关键时刻,李将军率领的援军及时赶到。原来,他在后方一首关注着战场的动向,察觉到纪博长可能会遇到危险,便提前率领大军赶来支援。秦军士气大振,与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厮杀。
经过一番苦战,匈奴骑兵终于支撑不住,开始溃逃。纪博长顾不上休息,立即率领士兵们乘胜追击,又斩杀了大量匈奴骑兵。此役,秦军大获全胜,匈奴骑兵死伤惨重,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敢再轻易进犯秦国边境。
战后,李将军在庆功宴上对纪博长赞不绝口:“纪博长,此役你居功至伟!若不是你的奇谋妙计,我军很难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!” 其他将领也纷纷向纪博长敬酒,表达对他的敬佩之情。
然而,纪博长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。他深知,战争从未真正结束,新的危机随时可能降临。在这个乱世中,他必须不断提升自己,才能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,实现自己的抱负。
与此同时,在秦国的朝堂上,关于纪博长的争议也越来越多。一些守旧的大臣认为,纪博长出身低微,又来历不明,不应得到如此重用;而另一些大臣则看重纪博长的才能,主张对他委以重任。一场围绕着纪博长的权力博弈,正在悄然展开……
(http://www.shu0xs.com/book/ACABCC-4.html)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我们会尽快处理.举报后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shu0x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