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禁果效应”之所以受领袖人物及商界精英青言,是因为 它具有巨大的作用。不可否认,他们大都擅长运用“禁果效应” 来驾驭众人。大众自以为聪明,其实正中他们设计好的圈套。 他们把民众的好奇心理拿握得恰到好处、滴水不漏,控制民众 的心智而又不留任何痕迹,这才是真正高明的心理操纵术。 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常说的“吊胃口”“卖关子”,其中 就不知不觉地运用了“禁果效应”。在商业经营中,商家为了 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,常常会把“吊胃口”当作一种营销策略。 比如很多电影总是明文标注“未成年人禁看”,其目的并不是
把不符合标准的观众拒之门外,相反他们是利用众人的“叛逆 心理”,以吸引更多的观众来看这部电影,从而让自己获得更 多的利益。据说,奥斯卡导演李安的电影《色·戒》,之所以 能够获得全世界的睦目,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影片营销团队采 用的“禁果效应”推广策略。
“禁果效应”不仅被广泛运用于产品的营销推广上,同时 也被运用在孩子们的教育上。由于孩子天生好奇,所以“禁果 效应”更加灵验,从而达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。
我认识一朋友,为女儿报了钢琴学习班。在练琴一年之后, 她女儿觉得学钢琴没意思,准备放弃。于是,朋友买回一架漂 亮的钢琴,放在自己的卧室里,然后她警告女儿说:“你可不 要摸我的钢琴哦!”女儿听了这话,心里首痒痒,对妈妈做了 一个鬼脸后,回到自己的房间,她心想:“等妈妈不在的时候, 我可以摸个够!”
就这样,妈妈越是禁止,孩子就越想摸。可我这位朋友每 次出门,总是把房间门锁得死死的,不给孩子一点偷摸钢琴的 机会。到最后,孩子急了,对她抱怨道:“妈妈,钢琴不是买 给我的吗?为什么不要我碰呢?”这时,她问女儿道:“你不
是不打算学习钢琴了吗?还磁它做什么响?”孩子一听着急了: “谁说我不学习了?我还是很喜欢钢琴呢!”
这位朋友的聪明之处,就在于懂得运用“禁果效应”。她 先是买回来一架钢琴,吸引孩子的注意,然后又禁止孩子碰这 架钢琴。我们知道,越是被禁止的东西越具有吸引力,所以这 架不让摸的钢琴引起了孩子的好奇,从而成功激发了孩子学钢 琴的积极性。
马克思曾说:“一切秘密都具有诱惑力。”世界上很多事 情就这么奇怪,越是禁止就越禁止不了,这样一个心理奥秘, 可以说是每一个在商圈打拼的人必须掌握的基本常识。 另外,根据“禁果效应”原理,当我们越刻意隐瞒一件事, 反而会引起他人对这件事情更大的关注,甚至他们会通过不同 渠道来打探这些信息,很有可能出现“好事不出门,坏事传干 里”的情况。所以,懂得运用“禁果效应”,有助于自己的事 业道路更顺畅,当然这个“禁”一定得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 才行。
(http://www.shu0xs.com/book/ACABC0-22.html)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我们会尽快处理.举报后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shu0x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