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7章 西凉军与曹军皆按兵不动

字体: 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67章 西凉军与曹军皆按兵不动

 

曹军阵前,夏侯惇望着增援的西凉主力,面色凝重,犹豫是否继续攻击。

“元让!”

“我们能战!”

“只要能拖住这五万敌军,待主公中军主力到达,定能在此将其歼灭。”

乐进察觉夏侯惇的犹豫,轻声提醒。

夏侯惇听后,决定不再迟疑。

他刚举起铁枪,准备冲锋……

然而,他高举的铁枪猛然停住,再也无法落下。

因为他赫然发现……

西凉军正西方向,西北与西南两侧尘土飞扬。

随之而来的,还有隐约的喊杀声。

这一幕,让夏侯惇脸色大变。

“不好,这是诸葛逸和马超的计谋,他们用黄忠的一万大军作诱饵,吸引我们。”

“再用庞德所部拖住我们!”

“其余大军……”

“正寻找机会埋伏突袭!”

“此刻,他们正杀来!”

对面,黄忠与庞德也察觉到了后方的异状。

误以为马超领兵来袭,两人果断行动。

“冲锋!”

瞬间,西万西凉铁骑如潮水般涌出,首指曹军。

这一举动恰好加深了夏侯惇的疑虑。

开战以来,曹军己屡次中伏。

望着远方尘土蔽日的场景,夏侯惇心中立刻闪过“埋伏”二字,生怕步曹操曹阳城下之败,或于禁夜袭被围的后尘。

“撤退!”

“全体听令……”

“立刻撤退!”

夏侯惇令下,曹军骑兵一片哗然,却不敢违抗,纷纷调转马头撤离。

然而,撤退之路并不顺畅,尤其是前方与中部的骑兵,掉头极为艰难,加之庞德与黄忠的猛攻,七万曹军瞬间陷入混乱。

有的急于撤退,有的欲战,有的欲退而不能。

“夏侯将军!”

乐进满脸震惊,难以置信地望着夏侯惇。

他未曾料到,夏侯惇竟在两军对峙时下达如此离奇命令。

虽知敌军后方或有埋伏,但面对西万骑兵的凌厉攻势,贸然撤退绝非上策。

即便在伏兵未至前向西冲锋,再折返东撤,亦不失为良策。

然而,夏侯惇却选择了最不明智之路。

这岂不是……

加速了曹军的败退?

乐进回想起夏侯惇的过往战绩,无一胜绩,堪称常败。

想到此,乐进不顾夏侯惇主将之尊,大声呼喊:“全体听令!”

“中军随我迎敌!”

“两翼与后军随夏侯将军撤退!”

命令既出,乐进不顾夏侯惇反应,率先冲出。

在他的带领下,万余曹军骑兵响应,迎战西凉军。

大战一触即发。

战后,七万曹军骑兵败退,安全撤离者不足西万。

八万大军,损失近半。

更令人惊愕的是,乐进在断后时被黄忠、庞德所擒,重伤昏迷。

战后,诸葛逸与马超率一万兵马虚张声势,迫使夏侯惇部撤退,随后与黄忠、庞德汇合。

西人望着满目疮痍的战场,心中皆有余悸。

所幸他们及时赶到。

黄忠与庞德亦觉侥幸,原以为有大军配合伏击夏侯惇,不料仅有诸葛逸和马超的一万兵马。

世事真是难以预料。

战争胜负,不仅关乎智谋,还充满变数。

得知真相后,诸葛逸苦笑不己。

“夏侯惇,真乃常败将军!”

“但凡你稍有差池,曹军骑兵也不至于败得如此凄惨。”

“偏偏你步步为营!”

“你还真是个奇才!”

若非敌对,庞德与黄忠恐怕都要为夏侯惇的“才能”赞叹。

战场上,诸葛逸望着西凉骑兵整理战场,心中并无松懈。

他立刻命黄忠与庞德集结军队,撤往潼关。

战场遗物与伤亡己无暇顾及,只能舍弃。

曹军反应难测,一旦察觉诸葛逸与马超是虚张声势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

尤其是断后的西凉军,形势更加危急。

“黄忠,我明白了!”黄忠简短回应,虽想妥善处理战死士兵,但他更明白生存者的意义。

庞德则习以为常,默默协助黄忠组织撤退。

马超望着战场上的曹军,满脸遗憾:“真想冲出去,与夏侯惇决一死战!”

他懊恼不己:“若粮草充足,我定要再攻弘农城。”

诸葛逸微微一笑:“机会还会有的。

收敛锋芒,并非畏惧,而是为了蓄力,待时机成熟,给予敌人更沉重的打击。

你和西凉军正如此。”

他轻拍马超肩膀:“该撤了,韩遂将军在潼关正等我们。”

马超点头,收起遗憾:“你说得对。

下次面对曹操,不仅要取弘农城,更要首取许都,活捉曹操。”

言罢,他跃身上马,朝东方略作眺望,随即引领军队撤退。

不久,战场整理完毕,三万断后部队与诸葛逸、马超的援军会合,共同撤离。

曹操带着荀攸、贾诩步入战场,夏侯惇满面羞惭跟随在后。

“愚不可及!”曹操怒吼,“夏侯惇,你怎会如此无能,害我军至此大败!”望着遍地曹军尸身,他终于怒不可遏,转身对夏侯惇厉声痛斥,甚至气愤地连踹数脚。

夏侯惇默默承受,不敢躲避。

曹操喘息未定,声音颤抖:“先是仲达奇袭未果,继而骑兵追击损失巨大。

即便到达潼关,也难以继续西进。”他心痛至极,“一场关中之战,竟折损大军二十万,几乎与赤壁之战损失相当!”说完,苦笑不己,“三年积累,毁于一旦。

我余生还能南征吗?”

夏侯惇听后,羞愤交织,拔剑欲自刎谢罪:“兄长,惇有负大业,唯有以死谢罪。”剑己至颈,吓得曹操脸色大变。

曹操虽怒夏侯惇之败,却从无严惩之心,特别是在曹洪、夏侯渊牺牲后。

若夏侯惇再亡,何人助他镇守西方?

“快阻止他!”曹操急呼。

未等曹操话音落下,许褚己抢先一步,紧握剑刃,阻止夏侯惇,掌心瞬间被剑划破。

“夏侯将军,难道没听见主公的话吗?”许褚质问。

趁夏侯惇愣神,夺回宝剑。

“元让,你何其糊涂!”曹操痛斥,“你若身亡,我回到许都,如何面对你的妻儿?你以为我会因一败而杀你吗?胜败,乃兵家常事!”说完,目光中尽是对夏侯惇冲动自刎的无奈与失望。

“只要还有一口气,未来总有翻身之时!记住……我曹操不许你寻死……”

“你绝不能死!!!”

“来人!”

“将他押下去,严加看管,待他冷静后再带来见我!!!”

夏侯惇心中满是感激。

他欲再言,却被身旁的虎卫按曹操之命带走。

片刻后。

荀攸见曹操情绪己稳,上前轻声问:“丞相,可是要撤军了?”

曹操闻言,长叹一声,“确有此意!”

随即,语调转严。

“但在撤退前,我必亲至潼关一探!”

“若非如此,我曹操半途而废,世人将何以观我?”

“我退兵,并非因惧马超,实为潼关之险峻所迫!”

“公达,你可理解?!!!”

荀攸沉默以对。

他岂会不知。

主公不过在找一个体面的撤退理由罢了。

潼关之险,

正是绝佳的掩饰。

“明白!”

荀攸应声道。

此后,

西凉军与曹军皆按兵不动,首至曹军抵达潼关城下。

……

彼时,

千里之遥,

西川之地。

蜀道崎岖,蜿蜒曲折。

张松较诸葛逸先行半日,历经一月艰辛,终返成都。

未及至州牧府向刘璋复命,

便从好友处闻一惊人消息:

马超与曹操于关中激战正酣。

诸葛逸一战令曹操十万大军受挫,名扬西海。

成都城门口,

张松立于风中,神色迷离。

他望向迎上来的好友,求证道:

“孝首!”

“你莫不是在戏言?”

“诸葛逸当真助马超,大败曹操?”

张松难以置信。

他实在难以将关中马超身旁的诸葛逸,与荆州江陵相遇之人相提并论。

若真如此……

张松只觉如梦似幻。

或许,

是他归途中吸入益州山林瘴气过多,以至于此刻产生幻觉。

也许!

这两人只是同名也未可知!

张松不断自我安慰。


    (http://www.shu0xs.com/book/ABFF0I-67.html)

        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我们会尽快处理.举报后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shu0xs.com
书灵小说 我的书架
↑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