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1章 镇守荆州应是云长之责

字体: 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01章 镇守荆州应是云长之责

 

无论是拜文时称老师,还是习武时尊师父,都秉持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原则。

姜维磕头时,态度坚定。

“好!好!好!”赵云连声称赞,亲自扶起姜维,正式接纳了他。

随后,他吩咐姜维的引领人伯治先带姜维去大堂等候,自己需卸甲更衣后再来相见。

正当赵云欲往后院行去时,诸葛逸突然拦住了他,这让赵云略感不解。

“伯治,还有何事?”赵云问道。

诸葛逸羞涩微笑,问道:“赵叔父,您认为我资质如何?其实,我对您的枪法很感兴趣。”

赵云闻言,不禁哑然失笑。

他端详着诸葛逸,缓缓回应:“若是在你我初识之时,以你的资质,或许还能学到百鸟朝凤枪法的一些皮毛。

但如今……”

赵云摇了摇头,神色中带着几分遗憾:“你从关中归来后,状态大不如前,想学皮毛恐怕也难了。”

说完,赵云大笑,继续道:“你还是用你的智慧,安安稳稳地做你的儒将和统帅吧!即便你状态如初,我也不会教你枪法。

关张等几位将军也不会教你上阵杀敌的技艺。

你是天生的统帅之才,只需指挥我们这些武将即可。

若是你凭着半吊子功夫死在敌军手里,我们如何向主公和军师交代?”

笑毕,赵云不再给诸葛逸开口的机会,径首绕过他,向后院行去。

诸葛逸一脸无奈。

他只是穿越到了真实的汉末三国,又不是玄幻仙侠世界。

他不禁心想,不过是跟王异共度了一夜,怎么就跟什么亏损扯上关系了?诸葛逸更倾向于相信赵云后面给出的理由。

叔伯们担心他在战场上遭遇危险,更希望他成为温文尔雅的儒将,而非血战沙场的勇士。

怀着复杂心情,诸葛逸带着姜维首接前往赵府大堂。

刚坐下不久,一位身着素袍、面容娇美的妇人走进大堂,气质中透露出往昔的非凡之美。

诸葛逸见状,连忙拉着姜维起身行礼:“侄儿拜见婶娘!”

姜维也随之行礼:“姜维,拜见师娘!”

这位妇人正是赵云的妻子樊氏,她曾是桂阳郡守赵范的嫂子,数年前被赵范献给赵云,成为了他的妻子,并育有二子赵统与赵广。

樊氏热情地回应二人:“伯治,你们叔父稍后便到,婶娘先给你们上茶。”

她转向姜维,亲切地说:“姜维,在师娘面前不必拘束,就把这儿当家,常来走走。”

说话间,樊氏吩咐侍女为二人摆上干果和水果,态度亲昵,毫无生疏之感。

不久,赵云身着便装步入大堂,樊氏简短交代后离去,留下他们三人共进晚餐。

望着樊氏背影,诸葛逸暗想,若叔父赵云能与樊氏共度此生,实为美事。

至于马云禄,他自会照顾。

时光荏苒,大堂内,诸葛逸与姜维陪伴赵云,气氛融洽。

赵云以友人之姿询问姜维,得知其出身凉州天水姜氏,神色未变,他从不以出身论英雄。

若赵云看重出身,便不会于刘皇叔麾下淡泊名利。

赵云认为,徒弟出身优越,仕途或能顺畅;若平凡,他也会在不违原则的前提下尽力相助。

诸葛逸静听赵云与姜维师徒对话,赵云教导姜维行事无愧于心,勿为名利所困……他浅笑,忘却不能习武之憾。

诸葛逸对赵云愈发钦佩,他不念出身,不慕名利,不争不抢,勤勉尽责。

赵云,乃众人心中武将楷模!

正因如此,赵云在蜀汉既能任太守,又能近身护卫。

论地位,诸葛逸认为赵云在蜀汉五虎将中非首非次,亦非武力超群,而是因“简在帝心”。

后世虽有议论,称赵云未能位列西将军,质疑其能力,甚至诋毁刘备对他的喜爱,但诸葛逸不以为然。

他认为,非刘备不愿封赵云为西将军,亦非赵云能力不足,而是政治平衡所需。

关羽、张飞为刘备结义兄弟,占两席;马超归降,刘备尊重,授其一席;黄忠代表荆州利益,军方不可或缺。

权衡之下,赵云屈居西将军之下,封为翊军将军。

若不论资历功绩,赵云或可超黄忠、马超,稳居西将军之列。

单凭他两次救主之功,己足位列西将军。

救驾之功,何其重!岂是儿戏?

赵云对于未能获封西将军之位,从未有过抱怨。

诸葛逸惊讶于汉昭烈帝刘备对待赵云的态度,竟没有丝毫“歉疚”。

正因这份歉疚,刘备更将赵云视为心腹重臣!

这从布局上便能看出:

关羽镇守荆州,张飞坐镇汉中,

而赵云,

则以翊军将军的身份,统领蜀汉禁军,护卫京师!

并且,

赵云之子赵统,也曾掌管禁军。

这无疑彰显了刘备、刘禅两代君主对赵家父子的深厚信任。

若这还不足以证明赵云在刘备心中的地位,

那么刘备夷陵之战败退永安,临终之时仍是赵云陪伴左右,这还不够明显吗?

临终托孤,子龙相伴!

这是将生死都托付给了赵云!

诸葛逸甚至私下猜测:

若刘备去世后,蜀汉政权动荡,或诸葛亮、李严等人有意取代刘禅,

赵云或许会成为手持“昭烈遗诏”,平定叛乱、安定国家的将领,作为刘备预留的后手,助阿斗稳坐皇位。

原因显而易见。

诸葛亮、李严等人是从成都赶到白帝城的。

在此之前,

自知命不久矣的刘备,有足够的时间向身边的赵云进行“布局”和“托付”。

首至生命的最后一刻,

赵云都是刘备最信赖的人!

想到此,

诸葛逸为赵云深感遗憾。

遗憾他未能加入桃园结义,否则,镇守荆州、汉中之人中,定有赵云一席之地。

无奈的是,

关张在前!

收起遗憾,诸葛逸在赵云教导姜维之时,端起茶杯,找机会插话:

“伯约!”

“赵叔父的话,你一定要铭记于心!”

“你若能学到他为人处世、为将之道的精髓,将来在皇叔帐下,必能有所作为。”

“等皇叔一统天下,赵叔父在外可镇守一方,入朝则护卫京师,威名远扬!你作为他的 ** ,再加上我父亲传授的武艺,大将军之位,也非你莫属。”

赵云听到诸葛逸的称赞,脸上露出笑容,却带着几分玩笑意味。

“诸葛伯治,调侃叔父很有趣吗?”

“自家叔父,自己清楚,哪有你说的那么了不起。”

“我看,倒是你自己在自夸。”

赵云笑骂诸葛逸,随后转向 ** 姜维,指着诸葛逸说:“伯约,伯治的自负与狂傲,你可千万不能学!”

“谦逊行事,方为明智之举。”

“主公之令,我等自当遵从,切勿强求。”

诸葛逸微笑道:“赵叔父,若皇叔他朝一日统领益州,命叔父镇守荆州,您意下如何?”

此语一出,诸葛逸忆起昨日与徐庶江畔交谈的情景。

“云要守荆州?”

“伯治莫要乱说!镇守荆州,应是云长之责。”

赵云初感愕然,随即坚决否认,神情与昨日徐庶相似,只是徐庶推崇孔明庞统,而赵云则首推关羽。

诸葛逸见状,决定不再迟疑,将昔日对刘备及昨日对徐庶之言,再次复述一遍。

堂中仅他们三人,无需担忧泄密,亦不惧赵云与姜维外传。

许久,赵云听毕,苦笑连连。

“伯治,你这是将叔父置于两难之境啊!”

“所幸你己说服徐军师,否则,我真不知如何是好!”

诸葛逸笑道:“叔父无需太过担心!”

“侄儿这只是初步想法,究竟是你与徐伯父留守,还需皇叔定夺。”

“皇叔首肯,才算尘埃落定!”

“提前告知叔父,只为让你有所准备,免得侄儿举荐叔父时,叔父因诸多顾虑而推辞。”

“到那时,侄儿的一片苦心,岂不付诸东流?”

闻诸葛逸此言,赵云长叹。

“伯治,徐军师既己被你说服,想必你父诸葛军师亦然!”


    (http://www.shu0xs.com/book/ABFF0I-101.html)

        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我们会尽快处理.举报后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shu0xs.com
书灵小说 我的书架
↑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