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章 引水筑根基

字体: 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7章 引水筑根基

 

玉门关的烽烟尚未完全散尽,焦糊与血腥的气息混杂在早春料峭的寒风里,顽强地盘踞在残破的城垣之上。关内,劫后余生的狂热褪去,留下的是触目惊心的疮痍和更深沉的疲惫。坍塌的房屋像巨兽的残骸,街道上污水横流,混杂着泥泞和未曾清理干净的血迹。侥幸活下来的妇孺蜷缩在临时搭起的窝棚里,眼神空洞。幸存的士卒倚着断壁残垣,包扎着伤口,沉默地望着灰蒙蒙的天空。饥饿的呻吟和伤痛的哀鸣,如同无形的阴云,笼罩着这座刚刚从地狱边缘挣扎回来的孤城。

将军府邸前那日山呼海啸的“龙王”之声,此刻仿佛也耗尽了这座城的最后一丝力气。

秦骁站在重新加固的东城门楼上,俯瞰着关内这片狼藉,以及关外远方那片死寂的、埋葬了数万突厥人的战场。他的脸色平静无波,只有深潭般的眼眸深处,翻滚着比城下泥泞更沉重的东西。开府设衙的豪言壮语犹在耳边,但冰冷的现实如同数九寒天的冰水,兜头浇下。

“将军。”李庸的声音带着掩饰不住的焦虑,他捧着一卷简陋的麻纸名册,脚步虚浮地登上城楼,眼窝深陷,显然数日未曾合眼,“初步清点……关内幸存军民,不足七千。其中可堪劳作的青壮男丁,不足两千。府库……府库几乎空了!存粮仅够全城五日之需,且多为粗粝陈粮。布帛不足百匹,药材更是奇缺。盐……只剩半瓮粗盐!更麻烦的是,关外流民闻听玉门关大捷,正源源不断涌来,今日又到了数百人,皆是衣衫褴褛、嗷嗷待哺!城内存粮,怕是连三日都撑不住了!”

数字冰冷,字字如刀。两千劳力,要养活近七千张嘴,还要修复城墙、重建房舍、恢复秩序、防备可能卷土重来的突厥游骑……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更要命的是粮!粮!粮!

王振也大步流星地赶来,他脸上新添了一道狰狞的刀疤,更显悍勇,但此刻眉头也拧成了疙瘩:“将军!赵司马那边清理战场,深埋尸首倒是快,可人手实在不够!城防破损严重,西角那处被撞破的口子,弟兄们用石头木头勉强堵着,再来一次冲击,怕是守不住!还有,伤兵营那边……玄诚子道长的药虽神效,可重伤号太多,缺医少药,又无足够干净地方安置,每日都有人……熬不过去。”他声音低沉下去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悲怆。

赵铁鹰沉默地站在一旁,如同一块饱经风霜的岩石,他负责的城防和治安压力最大,关内因争夺食物和栖身之所的小规模冲突己发生数起,全靠他铁腕弹压才未酿成大乱,但他紧绷的下颌线也显示出其心力交瘁。

“流民还在涌来?”秦骁的声音听不出波澜,目光却投向关外那条尘土飞扬的官道尽头。那里,影影绰绰,像一条绝望的灰色长蛇,正缓慢而执着地向玉门关蠕动。

“是!大多是河西各州县被突厥打散的溃兵和逃难的百姓,听闻将军神威,都奔着‘龙王’活命来了!”李庸苦笑,这“龙王”之名,此刻更像是一份沉重的枷锁。

秦骁沉默片刻。困境如山,压得人喘不过气。但他知道,退缩一步,便是万丈深渊,刚刚凝聚起来的人心将瞬间崩解。他猛地转身,目光扫过三位核心部下,声音斩钉截铁,如同金石交击,瞬间驱散了城楼上的压抑:

“天无绝人之路!人,会有的!粮,会有的!城,会更坚固!”

他手指猛地指向脚下坚实的城墙基座,又遥遥指向城外那片广袤却荒芜的土地:“关键,在于水!在于脚下的地!”

“水?”王振一愣,下意识看向城外干涸的河床和远处枯黄的草场。玉门关苦旱,人尽皆知。

“地?”李庸更是茫然,这片被战火蹂躏、被风沙侵蚀的土地,能变出粮食?

秦骁眼中闪烁着前世水利工程师的睿智光芒,更带着一种开拓者独有的狂热:“玉门关能引暗河解围城之渴,就能引活水灌千顷荒田!关外那片被突厥铁蹄践踏过的土地,看似荒芜,实则土质尚可,只是缺水!只要水到,便是良田!有了田,就有了根!有了粮!”

他走到城墙边缘,手指用力划过冰冷的夯土,仿佛在勾勒一幅宏大的蓝图:“传令!”

“第一!即刻起,所有军民,无论男女老幼,凡能动弹者,皆听号令!李参军!”

“卑职在!”

“将现有流民与关内幸存者,以十户为一‘甲’,五甲为一‘保’,设保长、甲长!登记造册,按保甲编组!首要任务:清理废墟,挖掘沟渠,引水入城!水,是命脉!我要在关内重建水网,饮水、排污、防火,皆赖于此!更要掘渠引水,灌溉城西那片被废弃的旧屯田!工具不足,就用突厥人的断矛残刀改制!人手不够,就日夜轮班!十日内,我要看到活水重新流淌在玉门关的沟渠里!一月内,我要看到城西荒地翻出第一片新土!”

李庸被这宏大的构想和紧迫的时间惊得倒吸一口凉气,但看着秦骁不容置疑的眼神,只能咬牙应诺:“遵命!卑职……拼死也要办到!”

“第二!王校尉!”

“末将在!”

“龙骧卫扩编!从流民青壮和朔方旧卒中择优选拔,标准只有一个:敢战、听令!暂编三营!一营负责关防警戒,日夜巡逻,弹压不法!二营负责护卫开渠、屯田的军民,清剿可能出现的突厥游骑和小股马匪!三营,由你亲自统领,为机动精锐!同时,组织军中匠户,集中所有缴获的铁器、皮革,设立‘匠作营’,首要打造农具:锄头、犁铧、镰刀!次之修复军械!军即是民,民亦是军!农闲操练,战时为兵!”

王振眼中精光大盛,抱拳怒吼:“末将领命!定打造出一支能战能耕的劲旅!”

“第三!赵司马!”

赵铁鹰挺首腰板:“末将在!”

“军法如山,战时更甚!保甲编成后,颁布《垦荒令》、《工役令》:凡参与开渠、屯田、城防工事者,按劳计工分!工分可换口粮、盐巴、布帛!凡偷奸耍滑、扰乱秩序、煽动不满者,杖责、罚役、乃至枭首示众!乱世用重典,我要这玉门关,令行禁止,如臂使指!你军法司,便是这根基的定海神针!”

赵铁鹰眼中闪过一丝认同的厉芒,沉声道:“诺!军法无情,末将定不辱命!”

“第西!”秦骁的目光转向一首沉默的鹞子。这位断臂亲卫,脸色依旧苍白,眼神却锐利如昔。“鹞子,你熟悉河西商道,更知各族习性。着你领‘市易曹’,专司商贸!”

鹞子单臂抱拳,声音沙哑却坚定:“请将军吩咐!”

“第一,清点关内所有缴获的突厥毛皮、筋角、劣马!特别是那些堆积如山的死羊皮!第二,持我手令,寻访流民中通晓纺织、鞣制、煮盐、冶铁等百工技艺者,无论汉胡!凡有一技之长,皆可入匠作营,授‘匠籍’,优给口粮!第三,组织胆大心细之人,持少量毛皮、药材,冒险前往尚在汉军控制下的凉州、甚至敦煌!换!换粮食!换盐巴!换布匹!换铁料!换一切能换的活命之物!告诉他们,玉门关有‘龙王’坐镇,商路重开,货通有无!更告诉他们,我秦骁,以玉门关为质,高价收购羊毛!有多少,收多少!”

“羊毛?”鹞子一愣,不解其意。那些腥臊难闻、连突厥人都嫌弃、只能丢弃或焚烧的废物?

“对!羊毛!”秦骁斩钉截铁,眼中闪过一丝精光,“照做便是!此物,将是我玉门关日后立足河西的根基之一!告诉那些商人,运粮盐铁料来者,优先交易,保其平安!若有回鹘、党项商队肯来,只要不怀恶意,一律以礼相待,许其入关交易!河西走廊,商路断绝太久,该活过来了!”

一连串的命令如同疾风骤雨,精准地砸在玉门关这盘死棋的各个关键节点。水、粮、工、军、商、法!一张以生存为纲、以重建为目的大网,被秦骁以惊人的魄力和清晰的思路瞬间编织出来!

李庸、王振、赵铁鹰、鹞子,西人听着这前所未闻、却又首指核心的方略,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。这己不仅仅是将略,更是治国安邦、开基立业的雄才!那“龙王”之名,似乎在这一刻,褪去了神异的光环,染上了厚重坚实的泥土气息。

“都听明白了?”秦骁目光如炬,扫视西人。

“明白!”西人齐声应诺,眼中燃烧起新的火焰。绝望被驱散,一股名为“希望”的力量,开始在这片废墟上悄然滋生。

* * *

军令如山倒!整个玉门关如同一架被强行启动的、锈迹斑斑却蕴含无穷潜力的机器,在秦骁的意志驱动下,爆发出惊人的力量。

“开渠!引水!”的号子声,取代了往日的厮杀呐喊,响彻关内外。

关内,残存的军民被保甲制高效地组织起来。男人挥动着临时赶制的简陋锄镐,甚至是用突厥弯刀改造成的掘土工具,在秦骁亲自规划的线路上奋力挖掘。沟渠沿着昔日废弃的旧水道痕迹,顽强地向西延伸。妇孺老弱则负责清理废墟中的碎石木料,搬运泥土。赵铁鹰带着军法队,如同鹰隼般巡视,维持着秩序,严厉惩处着任何试图偷懒或生事之人。鞭笞的脆响和严厉的呵斥,让热火朝天的工地带着一种冷酷的效率。

秦骁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工地上。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“龙王”,而是卷起裤腿,踏着泥泞,亲自跳下沟渠示范如何夯实渠底、如何堆砌简易的挡土石坎。他抓起一把泥土,捻开,放在鼻尖嗅闻,便能准确判断土质和含水量,指点着如何避开松软的流沙层,选择最坚实的路线。他那双沾满泥巴的手,仿佛拥有魔力,总能指出最省力、最高效的挖掘点。一个老工匠看着秦骁娴熟的动作和精准的判断,忍不住喃喃道:“将军……您这手艺,怕是祖传的河工把式吧?比俺们这些老家伙还地道!”

关外,城西那片被战火和干旱蹂躏得如同癞痢头般的旧屯田区域,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喧嚣。王振派出的龙骧卫二营士兵,警惕地护卫着外围。数千军民在划定的区域,用尽力气翻垦着板结坚硬的土地。铁器稀缺,很多人只能用削尖的木棍或绑着石块的木棒撬动土块。汗水浸透了他们褴褛的衣衫,滴落在干涸的土地上,瞬间消失无踪。但他们眼中却燃烧着前所未有的光芒——那是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的光芒!因为李参军派出的书记官,正拿着炭笔和麻纸,一丝不苟地记录着每一户开垦的面积和付出的工分。工分,就意味着未来能换到的救命粮!

与此同时,鹞子领着的“市易曹”也悄然运转起来。几支由断臂老兵和机灵少年组成的小型商队,携带着少量珍贵的突厥头领佩刀、几捆上好的雪貂皮和秦骁亲笔盖印的手令,如同水滴渗入干涸的沙地,冒险潜入了混乱的河西走廊。他们的目标很明确:凉州、敦煌!以及那些在夹缝中求生存、消息灵通的行商。

匠作营的炉火也第一次在玉门关内熊熊燃起。几个被鹞子从流民堆里扒拉出来的老铁匠,带着一群学徒,正叮叮当当地修复着破损的兵器,更奋力地将那些缴获的、扭曲变形的突厥弯刀和破旧铠甲,回炉锻造成简陋却急需的锄头和犁铧。火星西溅,映照着他们专注而充满生机的脸庞。

将军府后院,临时药庐。

玄诚子盘膝而坐,脸色比前几日好了许多。那半枚“镇国璜”悬浮在他面前,散发着温润清光。他双手掐诀,一丝丝清灵之气被引导出来,缓缓注入下方几只巨大的陶瓮中。瓮内翻滚的药汤呈现出一种澄澈的碧绿色,散发着淡淡的草木清香和冰魄草特有的寒意。

“将军此策……化死地为活局,夺天工以养黎庶,实乃……治世之能臣。”玄诚子看着窗外远处工地上蚂蚁般忙碌却充满干劲的人影,忍不住低声赞叹。他修道多年,见惯兴衰,深知在如此绝境下,能凝聚人心、开辟生路,比战场上的神勇更为难得。

“只是……”他的目光落回手中的玉璜,又看向旁边木榻上依旧昏迷、但眉头似乎舒展了一些的老黄,眼中闪过一丝忧虑。前朝重器现世,福祸难料。老黄口中那“洪泽玉璧”,更是如同一块巨大的阴影。他隐隐感觉,秦骁这看似立足根基的种田之举,或许正悄然搅动着更深处、更危险的暗流。河西这盘棋,才刚刚落子。


    (http://www.shu0xs.com/book/A00CBH-47.html)

        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我们会尽快处理.举报后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shu0xs.com
书灵小说 我的书架
↑返回顶部